我在2013年前主要進行字詞辦識認知歷程研究,2013到2015年間開始探索語言理解的體現認知課題,這段期間也得知心理科學危機的主張,以及推廣開放科學各方資訊。2016年透過科技部的補助,我至荷蘭與體現認知的重要學者Rolf Zwaan合作一年,除了進行跨國語言理解研究,也在此期間轉變為開放科學實踐者。
2017年起我開始積極加入國際開放科學推廣活動,有正式加入開放科學中心大使計畫(Center for Open Sciences Ambassadors),參加心理科學品質增進學會(Society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參與創辦心理科學加速器(Psychological Science Accelerator),參與中國大陸地區開放科學社群。期間根據與荷蘭學者的合作成果,延伸語言理解研究主題,透過心理科學加速器,在23國家同時進行14種語言的實驗室研究,確認物件方向模擬效應的普世性及特殊性。教學方面帶領學生運用透明研究操作認識並探討心理學課題,目前參與協同合作再現及教育專案( Collaborative Replications and Education Project ),落實開放科學理念與操作系統於教學內容。
2019結束前,感到台灣學術社群對開放科學的關注不如國外甚至中國大陸,亦未看見機構或資深學者呼籲重視國際學術社群的嘗試對下一世代學術文化的影響,決定自行推動在地化行動。其中之一是成立跨校教師自學社群,2019年台灣心理學年會之後正式定名為「台灣心理科學協作群」,近程經營項目有建立跨校學生專案協作平台與定期舉辦論文研讀班。第二是策劃中文網路廣播節目「開放咖啡角」,介紹代表性論文,以及多人對談相關詳題,目前在Spotify與Apple Podcasts等平台上線。
心理學博士, 2004
國立中正大學
心理學學士, 1998
國立政治大學
個人最新學術專長
重度使用者
分析與模擬
認知與語言
曾經以及進行中的專案
近年發表之代表著作
歡迎給我寶貴建議